□杨晗 李明 熊纹玉
近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出台9条创新举措,聚焦“15﹢N”重点产业链,从产业计量、标准供给、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数字化等多个维度发力,强化质量支撑与标准引领,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和竞争力,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注入强劲动力。
在提高产业计量服务质效方面,该局围绕低空经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将升级改造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建椭偏仪计量能力,并同步制定相应的地方校准规范和团体标准;针对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监测需求,将开展在线监测技术与校准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推动实测法与核算法的数据比对,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方法,为绿色低碳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在加强高水平标准供给方面,该局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与国际、国家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对接,鼓励企业主导制定先进团体标准,推荐高水平技术专家加入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提升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同时,建立标准化培训和宣贯机制,在中医药、农业、钒钛等领域建立国家标准验证点和标准实施监测点,全面提升重点产业标准实施监督管理水平。
在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方面,该局将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支持优质检验检测机构实现规范化、集约化、综合化发展;重点推进锂电材料及产品、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等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围绕白酒监管技术、天然气质量控制等方向建设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针对氢储运和加注装备、玄武岩纤维及新材料等领域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和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技术创新中心。这些举措将为相关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支持,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在认证认可方面,该局将加快绿色认证、碳足迹评价等新型服务供给,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省内重点产业,积极指导绿色建材认证机构和建材生产企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同时,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强化认证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特色产业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为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此次出台措施的一大亮点。该局推动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全要素、全周期、全数据质量管理,通过打造一批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应用场景,带动该省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此外,探索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产业链新模式是此次措施的重要创新点。该局将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中试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向中试服务平台延伸,解决中试、小试阶段的质量难题。同时,推进综合化集成化服务,融合知识产权、登记注册等全要素服务资源,为产业链和企业提供市场监管综合服务。该省加快推进川质通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技术服务能力。
在持续提高链上企业质量竞争力方面,该局制定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细则,加大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质量管理经验交流等活动,引导链主企业申报天府质量奖,推动先进质量理念和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该局将增强产品(服务)品牌竞争优势,推动多个“天府名品”重点培育项目建设,发布“天府名品”团体标准培育名录,并推动“天府名品”进超市、入会展、上平台,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此外,该局深入推动多部门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选取重点产业领域或细分领域持续推进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并整合省、市、县3级部门和企业力量,联合制定强链工作举措,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方面质量共性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树立“一盘棋”意识,强化协作联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为该省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